点评: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光伏行业的影响,占成本大头的硅片价格持续下调,组件价格也会下调,占成本大头的铜,铁,铝价格持续下涨,会造成电缆和支架、变压器价格上涨,逆变器竞争激烈,尽管原材料上涨,但厂家不会轻易涨价。
显然,燃煤为主的能源格局不改变,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壮大就无从谈起。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阿不都拉阿巴斯说,新疆再生能源的发展将迎来机遇。
新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遇来了。据了解,目前新疆在加大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快疆电外送工程实施,推动疆电外送第三条通道建设;严格控制新增火电产能,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起草《关于扩大新能源消纳促进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哈密风电基地二期、百里风区等基地新能源项目建设;首次开展准东新能源基地配套外送风光电项目竞争优选试点工作;推进乌鲁木齐、阿勒泰、塔城等地风电清洁供暖示范项目建设;推进新疆能源领域综合体制改革;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武钢对新能源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建立强制性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落实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出台绿证交易实施细则等。全国两会上,阿不都拉阿巴斯提出的将煤电和天然气取暖替换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建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谋而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能提出政府正在关注关心的问题,非常欣慰,我也建议从节省不可再生资源考虑,也为了减少空气、土壤、水资源污染,国家应尽快启动煤电和天然气取暖替换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工程。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发出了明确信息: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
在全国,具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省区不多,新疆就是一个。全国人大代表、新疆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武钢认为,新能源发电受限主要局限于外送通道建设与电源建设不匹配,电网送出能力有限等原因,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阻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才能进入快车道。领跑者计划对先进技术产品指标规定,多晶硅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要达到16.5%和17%以上。
据记者多方了解,单晶逆袭的底气,一部分来自去年全面推行的金刚线切技术,一举实现了单晶成本的大幅下降,甚至可与多晶相抗衡。阿特斯、保利协鑫、晶科能源、韩华新能源、天合光能陆续宣布,多晶组件转换效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相关数据显示,在领跑者示范基地与领跑者项目中,高效单晶占比不足20%,由此,也引发了业内对国内常规单晶产能过剩或将在未来几年暴露出来的担忧。自2015年,国内单晶高调扩张。
阿特斯技术副总裁邢国强向记者介绍,实事求是地讲,在自由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单晶在性价比上仍不能与多晶PK。吕锦标表示,市场若有单晶需求,不会重复投资行业现有的常规直拉单晶产能,而是通过多晶铸锭设备热场改造生产单晶,效率相当而成本比直拉单晶低很多。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领跑者计划的初衷在于推动光伏产业技术升级,但根据彭博财经对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底单多晶行业平均效率水平分别在17.1%和16.1%,对于领跑者计划中单晶17%的效率要求,几乎大部分普通单晶产品均可轻松入围。不难发现,国内单多晶市场格局被重塑,但在单晶扩张过程中,普通单晶线成为主流编者按低价中标、单晶众跑、多晶失落2016年,光伏产业甚是闹腾,似乎皆因光伏领跑者计划而起。
因为这类企业最初产能可能非常小,给这些企业这样一个基地,相当于一颗定心丸,助推这一先进产品的规模化。领跑者计划对先进技术产品指标规定,多晶硅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要达到16.5%和17%以上。韩华新能源多晶组件转换效率达到19.5%,功率达301W。同时,不可否认,单晶高调崛起的一个很大的推动力,是光伏行业领跑者计划。
邢国强也强调,多晶黑硅技术推广以及多晶金刚线的使用,在降本上仍有巨大的空间,阿特斯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未来一年内就可见效。随着多晶技术的革新,单多晶拉锯战再次被推向高潮。
多晶硅有望将再次拉开与单晶硅的价格,凭借高性价比优势,重新夺回渐失的市场。自2015年,国内单晶高调扩张。
领跑者计划的初衷在于推动光伏产业技术升级,但根据彭博财经对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底单多晶行业平均效率水平分别在17.1%和16.1%,对于领跑者计划中单晶17%的效率要求,几乎大部分普通单晶产品均可轻松入围。考量每种技术路线的性价比,单一的技术指标有其局限性,同时也应将单晶每瓦耗电量比多晶多80%以上、在国外很少用于大型光伏电站等其他因素和实际情况考量进去。在这轮竞争中,除价格外,技术亦成关键指标。国内普通单晶可以轻松满足领跑者指标的后果,不仅削弱了单晶企业研发高效单晶的动力,同时也丧失了国内高效单晶产能释放的关键时间。此消彼长实力比拼一个健康发展的产业,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制造是产业发展的根本,现在是中国光伏产业升级、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节点,需要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和资本投入,追赶欧洲在光伏领域的高端制造水平并加速产业化规模化,迎接光伏平价上网的时代。领跑者计划的初衷意在推动光伏行业先进技术引领、先进企业引领的市场化理念,充分利用资源,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光伏行业逐步摆脱补贴,早日实现光伏平价上网。
吕锦标表示,市场若有单晶需求,不会重复投资行业现有的常规直拉单晶产能,而是通过多晶铸锭设备热场改造生产单晶,效率相当而成本比直拉单晶低很多。阿特斯、保利协鑫、晶科能源、韩华新能源、天合光能陆续宣布,多晶组件转换效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单晶借势高调扩张面对单晶逆袭,有专家认为,单晶硅电池经过几十年的技术提升,目前产品稳定性、使用寿命都达到了产业界最高水平,成本与多晶硅组件也在逐渐缩小。在此行业规范的基础上,2015年光伏领跑者计划将单多晶电池组件效率指标同时提升了1%,要求分别达到17%和16.5%。
从2015年6月,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1GW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获批,到2016年5月,第一批、第二批5.5GW的领跑者基地名单公布,总计6.5GW领跑者项目市场规模,引发了各路光伏企业的竞相角逐。2016年以来,多晶凭借金刚线切配套黑硅技术推广,又将性价比拉开了。
行业专家指出,在国内大规模光伏应用市场上,促进光伏早日平价上网,市场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促进更多的技术路线进行竞争。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单晶在全球的占比已从之前的不足10%飙升至20%以上。面对政策上对单晶的倾斜,多晶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加速推进,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近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专家如是说。
有行业专家预计,2017年多晶硅扩大的速度将取决于黑硅以及金刚线切割制程的推广速度。同时大规模推动多晶的金刚线改造和黑硅技术配套和PERC技术,同行业主流企业一起,将高占比的多晶产业链做到极致,最大限度地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国内领跑者计划技术指标,如果定多晶270瓦,单晶至少应该定为285瓦,这才能称之为领跑。然而,近年来多晶的统治地位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单晶的挑战。
阿特斯技术副总裁邢国强向记者介绍,实事求是地讲,在自由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单晶在性价比上仍不能与多晶PK。据悉,超跑计划意在通过建设超级领跑者基地的方式,扶持已具备规模量产能力、但产能尚未释放、代表先进技术的光伏产品规模应用,且每个基地的规模都是GW级,规模十分可观。
在不少人士看来,该标准对单晶组件的门槛明显比多晶组件要低。2017年上半年单晶需求旺盛,并非单晶竞争力上升,而是因为去年投标的领跑者项目中为了技术分,设计了相当比例的单晶组件,导致单晶需求超过单晶产能供应。领跑者这条主线是对的,但在单多晶两者指标设计上存在缺陷,两种技术路线标准至少应该在效率上拉开1.5以上的距离,而不是现在领跑者计划中两者相差的0.5。受此利好影响,众多单晶企业扩大产能的报道也不时见诸报端。
标准缺陷效果打折竞争本是一件好事情,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早日达到光伏平价上网。不难发现,国内单多晶市场格局被重塑,但在单晶扩张过程中,普通单晶线成为主流。
初衷虽好,但领跑者计划过分强调单一技术指标,却掀起了历时一年半的单多晶争论,业界关注度远远超越了单多晶之间的技术竞争。有专家指出,2017年,全球光伏市场对高效单晶的需求仍在扩大,但受制于国内这一两年高效单晶投产规模和速度,以及新增产能等待进口高效单晶生产设备的周期,未来将出现国内高效单晶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
那么,单多晶指标设定依据是什么?经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2015年3月25日,工信部发布《2015年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参照的是2013年单多晶技术生产标准,该规范条件规定单多晶硅电池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6%和15.5%。该标准一出,随即引发了延续至今的单多晶之争口水战,领跑者计划也因入选标准过于单一、过分强调转换效率这一技术指标,而备受争议。
本文由迭矩重规网发布,不代表迭矩重规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ot0hh.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afi/9803.html